1424人浏览
2021-03-24 18:26:35

  我们从小就开始教孩子们拼音,但有时候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让教学工作难以进行下去,那怎样的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告诉你吧。

小学生语文拼音教学的高效学习方法

  一、整体与部分问题

  有人提出“语文教育的整体观”。所谓语文教育的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在教学上:(1)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先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从学生的作文来说,一般也要从造句开始练习,再写片断、写全文。

  如果是整体输出,从一年级就要写成文章,岂不是要求过高了?(2)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课文。

  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从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

  二、分析与综合问题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

  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把整体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区分出来。综合就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点、不同方面结合起来。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段学习;读段时要理解段中的词句。其优点,可以对字、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理解得具体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过多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

  前一时期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提倡分析,造成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的语言堆砌倾向。这是我们不赞同的。因为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凡入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

  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了。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

  从运用讲,学了语言就是要会表达,学会说话、作文,学习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教学的综合方法,就是着眼在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阅读中,重视对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训练中,重视全篇的朗读、默读、背诵;作文中,重视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谋篇的完整性。这是其优点。

  目前在扭转过多的分析时,强调整体和综合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为语文教学的综合法,其不足之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够,往往也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如果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也难写出通顺的文章。

  就如编织器物,如果原材料质地不好,必然会影响编织器物的完美。所以着眼全篇,还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最完善的办法是在语文教学中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既着眼于篇,又要把字词句基础打得牢固。语言训练,并不是只作语言分解性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进行读书、背诵、作文训练,积累语言。

  但是读书也不能囫囵吞枣,作文有了构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写。我还是主张:讲读课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须落实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三、内容和形式问题

  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淡化形式”。为什么要“淡化形式”呢?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一篇文章,语言是一定思想的表达形式,思想是其内容,语言是其形式。思想和语言不可分,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

  正如作家老舍先生所讲:“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从语文的选材来说,除了内容要符合人文性之外,必须要从文章形式着眼。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之处,“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他举例如《项羽本纪》,是历史故事,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作语文教材。“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

  从而得出明确的结论:“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7页。所以选择语文教材不能“淡化形式”,必须要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语言兼顾。从语文教学来说,也不能“淡化形式”。

  如果只着重在内容上、思想上的理解,那和思品课、历史课、社会课等又有何区别呢?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课程目标的设置有明确的要求,既要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这个目标体现在各学段中,第一学段要求“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尤其在第三学段,阅读的第五条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要求既说明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不同的,又说明注意文章表达方法和过去教师大讲文章表达方法的知识也是不同的。

  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是“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小学生不能要求过高,重点应放在精彩的、逻辑严密的词句表达上;高年级适当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开头、结尾的生动和深意。

  要指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优美语言;“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就是说,对“文章表达方法”不能由教师去讲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揣摩”、去“体会”、去“领悟”,要有“自己的看法”,要“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些都说明“课标”是非常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和语言的统一的。

  四、理解和感悟问题

  自从“课标”颁布以后,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的语言感悟,这是很正确的。但是大家似乎不愿提及“理解”一词。好像一谈理解就给人一种教学的陈旧感。这是有待商榷的。这里必须明确感悟和理解的关系。

  人的认识是由感知──理解──应用构成的过程。理解是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人认识一件事物、一个定理、一个概念……都要达到理解水平。歌德有一句名言:“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属于你所有。”学习任何知识,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掌握。

  读书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语言的感悟、欣赏和运用。因为理解就是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关系揭示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就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间、人物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

  要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就要把一段话中的句子读通;要读懂一句话的意思,就要先理解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有的词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明白,就不必多加解释。我们反对的是让学生抄写辞典上的词的概念,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那些概念。

  但是有的词,尤其是一些成语,就要先把词的本义弄明白,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总攻击一段中的“震动山谷”“千钧一发”“奋不顾身”这三个词语,正揭示了这段内容的三层意思。

  在结合上下文学习之前,先要把“千钧一发”这个成语的本义(“一根头发负担千钧,一钧30斤”)弄明白,千钧等于三万斤,一根头发上能担负三万斤吗?说明事情的危急性,再结合课文理解这个成语所比喻的“形势万分危急”的意义。

  如果对这个词的本义不懂,又怎么理解当时的形势险峻呢?所以学生学习文章是不能缺少理解的。

  再说,对语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1)对字面的理解。初步理解字词义,使重点词句的具体化为一种情景,能初步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2)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比喻之意、引申之意、含蓄之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深入读书,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内容的要点,还要能综合地感受思想,创造性的表述课文内容。(3)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通过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因素,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的共鸣。从而看出理解就是思维过程,理解也是和情感分不开的。

  如何理解感悟一词呢?感悟一词,《辞海》上的解释:“受到感动而醒悟。”也就是说,有所感触之后有所领悟。

  由此可以看出,感悟是以理解为基础的。理解达到第三种水平,情感上有所感动,同时在理性上有所醒悟或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还以《飞夺泸定桥》的第三段来讲,只有理解了夺桥时的危急情况,才能被红军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所感动,从而才能领悟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在情感上感受红军的伟大。所以理解和感悟应统一起来,相互促进。

  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停留在理解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要触动学生的感情,使之动情,才能有所悟。学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同一件事情,每个学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感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个性化发展。

  此外,朗读和默读也要结合使用。过去对朗读不够重视,目前重视朗读是对的,但是不能忽视默读。一般是低年级多用朗读,中高年级多用默读。

小学生语文拼音教学的高效学习方法我们从小就开始教孩子们拼音,但有时候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让教学工作难以进行下去,那怎样的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告诉你吧。 一、整体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电脑版 手机触屏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