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2人浏览
2021-03-24 18:24:27
相关政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2019年7月10日,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京教体艺[2019]19号,以下简称《纲要》),解读如下: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近年来,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健康问题日益增多,特别是肥胖、视力障碍、不良情绪、性早熟、意外伤害、校园欺凌等社会现象的出现,间接反映出学生群体在生理、心理及道德方面存在诸多健康隐患,中小学生的健康问题面临巨大挑战。以往的大量研究及实证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也是开展各类健康促进活动的适宜切入点。

  因此,为应对这一现状,解决中小学健康教育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对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的背景下,提出了具有北京地区特色的《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纲要》在借鉴2008版《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凝聚了十多年间关于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的动态进展和积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创新性的细化了原有国家层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体系,突出了对于社会发展的动态发展背景下,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及应对策略。这些变化强调了对于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要求、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在真实情境中的实际应用,对于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和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纲要的研制过程

  该纲要的研制及论证始于2016年9月,依托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历时近三年的时间,先后进行了四个重要阶段,分别为:

  第一阶段: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导纲要需求调研阶

  2016年9月研究团队召开了第一次专家论证会,对北京地区高校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一线教育工作者,卫生疾控及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的需求进行访谈和调研,一致认为:北京地区有必要研制《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从2016年9月,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开始启动《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研制相关工作,并以此作为推动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和实施健康教育依据。

  第二阶段: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导纲要整体框架的确立

  本《纲要》依据前期调研需求,同时参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释义(2015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相关纲要和学科课程标准,并依据国际上健康素养信念和健康促进模型,咨询了关专家的建议,进行了核心领域的框架搭建。于2017年3月召开了第二次专家论证会。根据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框架。

  第三阶段: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导纲要内容研制

  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按照各个团队成员的学科优势,分工研制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各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相关技能水平要求和完善三级维度的框架体系内容,且每一个内容维度背后都有确立了分年级的螺旋上升学段教育目标。

  第四阶段: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导纲要专家审核与修订

  2018年9月第三次专家论证会,专家针对纲要内容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团队针对修改意见进行了完善,并按照正式文件的形式整体呈现了该纲要的初稿。2018年11月召开了第四次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对于纲要进行了整体审核,包括纲要的指导思想,纲要原则,纲要目标,纲要具体内容,实施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核定。中小学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在广泛征求中小学学校管理者及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纲要进行了最终的完善。2019年3月,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将修订后的终稿提交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

  三、制定纲要的总体思路

  《纲要》的制定旨在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建设健康中国首善之区。强调了以落实“健康第一”的重要指导思想,把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建立学校健康教育长期和有效的推进机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纲要》的制定突出了以发展学生健康素养为宗旨,注重学生生活技能的养成,采用丰富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给予健康的生态环境保障。此外,《纲要》强调了健康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重点关注了对于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从全面育人的角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未来的能力,使之成为健康北京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四、《纲要》主要从哪些方面推动长效机制的建设

  一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全面培养适合未来社会的人才。《纲要》建议各学校和健康教育的实施主体能够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同时,《纲要》要求活动的开展要同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实施过程需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能力培养层面,《纲要》打破了以往以知识传递为单一传播的途径,强调了技能的培养,将学生个体至于真实的社会环境之中,让学生从实践应用和迁移的角度来思考自身应有的健康责任与社会责任,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最终推动社会范围内健康促进的更好发展。

  二是细化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差异,具体落实于学校健康教育的多个层面。为推进学校在进行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具体落实,《纲要》提供了健康教育的不同内容载体,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卫生习惯,生长发育与性健康,营养与健康,疾病预防,烟草、酒精与毒品,心理健康,运动与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等8个领域的具体内容。在8个领域具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树立健康观念与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并做出有利于健康的决策。循序渐进地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阶段。

  五、下一步如何推进《纲要》的具体落实,有哪些重要举措

  (一)以学校作为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根据不同学校依据自身的资源差异属性,设计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不增加教师和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将日常教学计划同教师日常的教学内容和工作有机结合。同时,学校可通过开展的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参与日常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掌握健康生活技能,进行健康技能实践的具体实践情境。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健康教育形式同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将网络媒体与传统的团体辅导、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共同开展健康教育专题教育,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二)注重家庭和社区乃至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建健康教育的生态体系。

  《纲要》指明了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号召通过社会的群体氛围来影响学生的健康素养的形成,尊重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及规律,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以评价体系的构建促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在“大健康”观念的引导下,根据学校已有的自身资源及特色,从教学活动,健康情境创设及学生服务的不同层面,为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其具体实践过程应明确健康教育工作参与人员的主体责任,学校内部将监督评估工作同年度考核相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定期专项督导,通过从上至下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健康教育课程的安排,实现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的反馈,调整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的方式。

  (四)以课程、教师队伍以及教学资源整合建设促学生健康素养提升

  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队伍以及教学资源的建设是顺利实施健康教育的三个重要的因素。课程作为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能否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新时代学生需求来设计符合学生的课程是健康教育高效落实的重要保障。课程不局限于教室内的课程,同时也可以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的外延课程,《纲要》倡导课内和课外的结合,经常和集中的宣传,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上建议避免主题内容的交叉,有系统的安排和统筹教学内容,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而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其自身的健康素养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层次。我们不仅要提升教师对于健康知识和内容的理解,还应加强对于教师对于如何以有效和合理的方式,在健康教育日常教学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实施效果,综合提升教师健康教育学科的教学技能。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提供多方位的学习和教学资源,开发高质量的教材和读本,同时推进电子网络以及视频资源的共享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日常的教学提供大量的实例和资料,丰富日常的课堂教学素材,使得教师实施健康教育有依据,有科学性的支撑,减轻教师开发课程的负担,弥补教师专业背景的不足,最终使得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够成为学生日常可获取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场所。

  

电脑版 手机触屏 下载APP